3月15日結(jié)束的第二十一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中,位于彩燈博物館前的玻璃吹塑燈成為了不少游客心中的最佳燈組之一。
這些燈組包括《百財如意》、《喜上梅梢》、《金雞報曉》、《雙鳳朝陽》等,所要制作的玻璃零部件約三萬個,將耗費玻璃原材料約四噸,做一個成形的燈組需要耗費10多天時間。
玻璃吹塑燈,被譽為中華一絕,是自貢燈會獨有的彩燈制作工藝――采用玻璃吹塑和玻璃制作工藝相結(jié)合,選用玻璃管、玻璃棒、彩噴砂玻璃等特殊材料,用吹、拉、彎、接、壓、翻等特殊專業(yè)技能,將花、鳥、蟲、魚,假山、亭、橋等進行吹制造型。
今年65歲的彭正華是這一工藝的首創(chuàng)者。
彭正華的玻璃吹塑作品都是空心的,他說“都是靠‘吹’出來的。”制作的主要流程為加熱、拉絲、壓制、吹形、吹空、退火等。
作品需要靠800多度高溫的噴燈進行操作,彭正華嘴含一根橡膠管,依靠高溫的燒灼,對作品進行塑形,“大的部分靠橡膠管,但像花瓣這樣的小部分,就只能用嘴直接吹?!眱?yōu)秀的玻璃吹塑工藝講求每一處接頭都非常自然,看不出痕跡,甚至在玻璃內(nèi)部一些紋路,也能“吹”出來。老彭介紹,由于玻璃的特殊材質(zhì),玻璃吹塑燈的成功率也比較低,“三個里面能夠成功一個?!?/P>
今年春節(jié)的燈會從2014年9月開始籌備以來,老彭和兩個助手馬不停蹄地忙,老彭感覺到要讓這門手藝發(fā)揚光大僅依靠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他希望能夠培養(yǎng)一批徒弟,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
歡迎訂閱遠視文化官方微信及時獲取遠視文化最新信息